在大数据的推动下,“数字化”的理念已经渗透到所有的领域,大家都认为这不就是新瓶装旧酒吗?数字化不就是之前大肆推动的信息化吗?其实不是。很多人会把数字化与信息化两者划为等号,然而数字化并不等同于信息化。
“信息化”这个词汇起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源于60年代的日本。我国的信息时代是从八十年代才开始,1997年召开的首届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对信息化定义为:“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
数字化是指数字技术应用到业务流程中并帮企业(组织)实现管理优化的过程,主要聚焦于数字技术对业务流程的集成优化和提升。数字化转型最早在2012年由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提出,强调了应用数字技术重塑客户价值主张和增强客户交互与协作。
我国政府自2017年以来已经连续四年将“数字化的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数字化转型从企业(组织)层面上升为国家战略。
从谷歌趋势指数图上可以大概判断出数字化转型这个名词在国外是2015年开始流行起来。
从国内的百度指数来看在国内这个概念大概是2017年之后尤其是疫情后开始爆发起来。
简单举个例子来说:现在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够最终靠网络或手机购买衣服、电子科技类产品、家具等各种生活用品,订餐叫外卖,手机上看书,远程参加课程和培训,甚至远程参观博物馆,彻底颠覆了过去逛街购物、线下消费为主的生活方式,导致商超门店等线下物理实体业务大规模缩减。这种颠覆性的改变,就不简单是信息化,而是数字化。
信息化是数字化的基础,数字化是信息化的升级,数字化转型也是信息化改造的升级,在发展路径上存在层层递进的关系。
信息化是基础,通过信息化,各组织、机构可以将数据和信息保存在业务信息系统中。2021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出台了《“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未来将从底层设施建设、数据获取、产业协同、便民服务、国际合作等九个方面,推动落实数字中国的建设。
“数字化”是提升,在信息化的基础上,构建管理信息系统,打破数据孤岛问题,挖掘出数据潜在价值,并抽象提炼成知识,作用于分析与决策。
信息化主要是单个部门的运用,极少有跨部门的融合与集成化,其使用价值具体反映在工作效率提高层面。
数字化则是在公司全部工作流程开展数字化的连通,破除部门墙、数据信息墙,完成跨部门的系统互通、数据信息互联,全程连通数据融合,为业务赋能,为决策产生精准洞悉。
信息化也是有很多数据信息,但数据信息都分散在不同的系统里,没有连通也并没有真真正正表现出数据信息的使用价值。
数字化是真真正正把“数据信息”看做一种“资产”。如果一家公司,离开了信息化系统就没办法开展业务了,就可以说真正的完成信息化了,而当可以通过“数据资产”更好地盈利或者提升企业的效率,就可以说实现了线
信息化从搭建之初,所反映的思想便是一种管理思维。信息化系统模块设计方案的思路并未过多的考虑用户需求的便利化,这类建立在管理思维条件下设计的具体方案的公司信息系统,缺少有效处理工作效率的思想。
。并非对公司过去的信息化推倒重来,反而是需用融合优化过去的公司信息化系统,在融合优化的基础上,提高管理和运营水准,用新的技术方法提升公司新的技术能力,以支持公司融入数字化转型变化产生的新要求。
信息化时代的OA就是把线下的纸质的法规、文件、流程都线上化的过程,但是到了最后一步,还是要打印出表单请领导手动签字,再以这个审批表为准。
,是一种手段,并没改变业务本身,从思考模式上,大家还是用物理世界的思维模式在进行的。而数字化就不一样了,它是对
的各种信息的采集,直接改变了传统的思维模式,达到重塑商业模式的效果。在数字化OA系统中,所有的流程都是在“数字空间”完成的,不再需要“物理空间”的介入,在线办公形成则是全部员工全时段和全场景下的数字化记录。
传统的信息化是基于简单的数据表记录,然后根据小数据量做统计和呈现,只有统计没有分析。每一个信息化应用,绝大多数都是系统内数据根据条件查询,再通过图示化把它呈现出来,中间是没有“分析”的。
,发现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建立最优的输入输出模型,进而替代人脑来管理和校优,实现了线效果不同
信息化改变了企业的效率,但企业还是那个企业。数字化则改变了企业的商业模式,改变了企业挣钱的方式方法,当然数字化还可能会牵动上下游,提升产业链的效率,带动整个生态。
数字时代是后信息时代,二者并没有严格的时间界限,目前是同时并存的,而且会长时间并存。
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人们对信息化已形成了固有的认识,由于思维惯性,不免对刚兴起的数字化产生误解。信息化和数字化在技术层面、业务层面、覆盖范围、连接程度、需求和目的、数据价值和思维导向方面都有显著差异。企业一定先明确这一点,才能进行数字化转型。